查看原文
其他

曹洪欣: 强化落实 推动中医药服务健康中国

王天奡 理法方药 2023-07-01

7月24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召开第九次会议,审议并通过了《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等文件。会议指出,要健全中医药服务体系,推动中医药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促进中医药传承和开放创新发展,改革完善中医药管理体制机制,发挥中医药在疾病治疗和预防中的特殊作用。

“这既是促进中医药服务民众健康全面发展的动员令,也是推进健康中国行动的战略举措。”前几天,国务院正式发布《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正值热议之际,中央审议通过《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令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中医科学院原院长曹洪欣教授振奋不已。

政策利好不断让中医药大有作为


记者采访曹洪欣教授的时候,他刚刚结束一场中国志愿医生为村医组织的适宜技术培训。在台上,他做了一个非常简洁的自我介绍,省略了中国中医科学院原院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司原司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中医学)学科评议组召集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医生命与疾病认知方法)代表性传承人等身份,简称自己是一名“老中医”。“党的十九大明确全面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提出完善国民健康政策,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的战略方向,强调坚持中西医并重,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的要求。”曹洪欣说,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陆续出台了一系列促进中医药服务民众健康的政策,如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2015-2020年)》和《中药材保护与利用发展规划(2015-2020年)》,2016年国务院颁布《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201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实施等,为实现中医药治未病的主导作用、重大疾病治疗的协同作用、疾病康复的核心作用,构建人人享有中医药服务格局的目标,在政策、法规与体制机制上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实施健康中国行动,围绕健康这一核心目标,明确了重点任务与考核指标。然而达到什么样的标准才是健康?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病和不虚弱,而且是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三方面的完美状态,后来又增加‘道德健康’的理念,也就是说,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健康人需要具备四个条件——身体、心理、社会适应能力与道德。从这四个维度考量,我们还有很大的建设空间。”曹洪欣说,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2017年世界各国(地区)平均预期寿命排行,中国的平均预期寿命是76.7岁,在全世界排名52位,远远低于排名第二、三位我国的香港和澳门地区。所以,健康中国行动任重道远。

“中医对健康的认识,有一套自己的标准。”“老中医”张口即诵,“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阴平阳秘,精神乃治”,并特别强调“仁者寿”的理念。

“我的硕士生导师黄柄山教授1934年生人,85岁了,还坚持每天给患者诊病疗疾;博士生导师张琪教授1922年生人,97岁了,每周诊治患者数十人;博士后导师傅世英教授1918年生人,100岁时还坚持给患者治病,他们在家或业余时间诊病,从不收费,体现了高超的医疗水平与高尚的医德医风,是‘仁者寿’的典型代表。作为一名医生,首先要把自己的身体调理好,做到身体和精神健康,所谓‘身心健康’,医生精气神十足,才能取得患者的信任。所以,医生应该是身心健康的示范,更应该是道德健康的标兵,所谓‘大医精诚’的不懈追求。”曹洪欣说,中医理论指导的养生理念与科学知识相结合是维护健康的关键,注重饮食有节、起居规律、劳逸适度、情志调畅、提高适应能力与中医药调理,这些理论与方法都能在“治未病”中发挥重要作用,使人不得病、少得病、不得大病,有利于民众健康与健康中国建设。

然而目前国民健康意识与中医药知识知晓率不高,影响着健康人数量、质量与预期寿命的提高。因此,首先要提高人人是健康第一责任人的意识,有效提升维护健康靠自己的能力。其次,落实全方位全周期维护健康的政策机制,真正实现从疾病防治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第三,要充分发挥中医药的优势作用,传承发展中医药以人为本、早期干预、整体调节的个体化诊疗模式,实现不得病、少得病、不得大病的目标。

强化落实政策机制 保障中医药服务民众健康


曹洪欣认为,屠呦呦研究员获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体现了中医药对人类的贡献。几十年来,党和国家才大力支持运用传统方法与现代科学技术发掘中医药宝库精华,发挥中医药“治未病”养生养老、亚健康调理以及防治慢性病、疑难性疾病、突发传染性疾病与疾病康复的作用,不断丰富发展中医药理论与实践,提高防病治病能力,传承创新中医药服务模式,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维护健康与医疗保健需求。其中的关键在于切实推动《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实施,特别是全面落实《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精神的落实落地。如在推进中医药知识保护、传承与利用,支持中药新药研发方面,中医药法第三十条规定:来源于古代经典名方的中药复方制剂,申报药品批准文号,仅提供非临床安全性研究资料。2018年4月、5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国家药监局分别颁布了《古代经典名方目录》(第一批)与《古代经典名方中药复方制剂简化注册审批管理规定》。但是在具体到落实上,一年来还没有见到明显进展。

此外,曹洪欣认为,以落实《意见》精神为契机,应加强中医药文化资源开发利用。在研发新型文化产品、打造中医药文化品牌、促进中医药文化产业发展等方面多做与做大文章,加强中医药文化普及基地与养生旅游基地建设,推进中医药文化多元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文化是交流的桥梁和纽带,中医药文化是构建人类健康命运共同体的一把钥匙。”曹洪欣说,2017年三部委曾印发过《中医药“一带一路”发展规划(2016-2020年)》,就是要让中医药打造一条共享发展的“健康丝路”。现在,这个《规划》还有几方面任务有待推进,包括拓宽中医药走向世界的途径与领域,建设高水平国外中医临床与研究基地,构建中医药文化传播平台等。

“进入互联网时代,传播中医药文化也要有现代性。加强中医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世界记忆工程的保护与利用,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借助新媒体、国际会议等,传播中医药文化知识,加强中医药国际标准建设,展示中医药的安全性、有效性、科学性、特殊性及其与西医药的互补性,全面促进中医药服务人类健康,为构建人类健康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曹洪欣对此充满期待。(本文出自人民政协报,作者王天奡,曹洪欣教授为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中医科学院原院长)

推荐阅读


光明时评:鼓励医师全职或兼职开诊所当解后顾之忧


人民日报新论:以“大健康体系”助力美好生活


王伟:走出中国特色的医学创新之路


西学中,创中国新医学——西医院士的中西医结合观


理法方药学术

分享中医药学术资讯

助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

中医工作者都在关注的平台

等您/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